whisky and literature

   日期:2014-05-26     来源:酒吧圈    作者:疯狂先生    浏览:464    评论:0    
核心提示:写作是一项孤独以及需要思考的工作,而威士忌是一种需要反复思考、分析和品味的烈酒。众多构成现代文学殿堂瑰宝的作家则是威士忌的代言人,之所以说他们是威士忌的代言人,是因为他们依靠威士忌来写作。

无论是王尔德、菲茨杰拉德、威廉•福克斯、埃利奥特、萧伯纳、海明威、贝洛、乔伊斯,还是当今人们所迷恋的村上春树,在他们的作品里面,威士忌涉及了从悲剧到喜剧的全部过程,更多的现代作家在聚会告别之时都需要来上一两杯的威士忌。

雷蒙德•钱德勒、达许•汉密特、吉姆•汤普森等人的著名侦探硬汉小说里面,威士忌犹如《辣手神探》中冒烟的左轮手枪一样无处不在。

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烈性酒犹如威士忌一样如此激起读者和民众的共识,带来独特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各种亮点照耀着人类的文明历程,使之成为了一种威士忌文化的背景。

对于美国自由派诗人约翰•贝里曼而言,“不编故事也不喝威士忌的日子则是浪费生命。”而雷蒙德•卡佛这样的简约短篇小说家,则对喝酒谈了自己的感受:“喝酒是很有趣的,我发现我们所有重要的决定都是在喝酒的时候做出的,即使是在讨论以后是不是少喝一些酒这样的话题,我们也是坐在餐桌边或者吧台边上,拿着一杯啤酒或者一杯威士忌。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讨论事情的得与失。这个时候我会把剩下的威士忌倒进我们的杯子里面,加上冰块和水。”

雷蒙•钱德勒的作品都被改编成为著名电影,《蓝色大丽花》以及《火车怪客》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认为喝威士忌和爱情一样:“初吻是魔法,第二次吻很亲密,第三次、第四次可能是情感温习,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早已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了。”

著有不朽巨著《喧哗与骚动》的大作家威廉•福克纳则认为自己“通常在夜晚写作,威士忌酒放在手边什么地方。”他喜欢一边写作一边享受着威士忌,他认为文明始于酝酿。但是最有趣的还是浮华时代的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他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至今还是可以作为时代的写照令人流连忘返,他对威士忌的感受令人甚有同感。“最初是你享受了酒,然后酒自己享受了自己,最后就是酒享受了你。”而称自己“我醉故我在”的硬汉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众多作品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男性的必读经典,他对于威士忌的认识居然是“我只喝已经开瓶的。”。

《垮掉的一代》的作者杰克•凯鲁亚克,他的《在路上》使得无数青年人更加清醒,他认为喝酒不是为了喝醉而是为了享受人生。我想大家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才会在深夜出现在吧台旁边来上一杯威士忌的吧?不过说到喝酒的态度,杰克•伦敦则是更酷,他说有人在的时候我向来喜欢来一杯,而我独处的时候我也喜欢来一杯。他的阿拉斯加系列冒险故事的主角都是与大自然拼搏的好汉,他们享受威士忌的方式的确颇具民族特色的豪迈气概,他们喜欢是用金属杯来纯饮威士忌,显然加入甜甜的软饮料的方式并不适合杰克笔下的主人公。

著名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则非常清楚艺术家喝酒的原因,他认为艺术家喝酒是为了放松、遗忘、刺激,为了可能的一切…。作为他的同行,创作电影《欲望号街车》的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则是认为人生就是快乐酒馆同时也是伤心酒店。这样的感受因为他每次喝酒的时候总喜欢说自己在喜来登大酒店,估计在这个连锁酒店里面有他喜欢的威士忌。而另外一个写出《蒂芬尼早餐》的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更是喜欢杯中物,他的另外一部作品《冷血》后来也改编成为了电影,影片中他喜欢一杯接一杯的喝着马天尼,而他认为写作就是酒杯与酒杯之间的漫漫长路。看来一部好的作品的确需要很多杯。

而在威士忌爱好者的世界里,最为难忘的一句话是来自苏格兰的诗人彭斯所言:“威士忌总是与自由结伴而行。”这句经典名言也为苏格兰威士忌走向全世界做了完美的背书,也是令那些文学家们为之倾心的原因吧!
 
打赏
 
更多>同类文化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化
点击排行